詩話重陽
自先秦時起,先民們就帶著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,追求“陰”與“陽”的調(diào)和,由此形成了中國古代哲學(xué)的一對基本概念。在《周易》中,數(shù)字“六”代表“老陰”,是陰的極致,數(shù)字“九”代表“老陽”,是陽的極致。而“九月九日”就因有兩個陽數(shù)“九”而被稱為“重陽節(jié)”。每一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都承載著沉甸甸的文化記憶。試想,千百年來,同處于中華大地上的人們到了特定的時日,品嘗著相同的美食,進行著相同的慶?;顒?,傳說著同一母題而又不斷豐富的故事,這是多么神奇!每一個節(jié)日的習俗,都與節(jié)日所處的時節(jié)、物候密切相關(guān)。農(nóng)歷九月初九,秋高氣爽,曠遠舒暢,宋代宰相韓琦說:“誰言秋色不如春,及到重陽景自新。”面對這樣的美景,登高望遠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,但是喜愛塑造“典故”的人們,還是賦予了重陽節(jié)一個神奇的來歷: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(xué)累年,長房謂曰:“九月九曰,汝家中當有災(zāi)。宜急去,令家人各作絳囊,盛茱萸以系臂,登高,飲菊酒,此禍可除?!本叭缪?,齊家登山。夕還,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。長房聞之曰:“此可代也?!苯袷廊司湃盏歉唢嬀疲瑡D人帶茱萸囊,蓋始于此。(南朝梁·吳均《續(xù)齊諧記》)
這個故事發(fā)生在東漢時,其中的“先知”費長房就是那位“懸壺濟世”的方士。雖只是個“傳說”,但是人們對闔家平安、遠離災(zāi)禍的祈愿卻是真實且千載如一的,插茱萸、賞菊、飲酒、登高也在生活的長河中成為了重陽節(jié)的習俗。茱萸這種植物既可觀賞,也是藥材,能殺蟲消毒、逐寒祛風,這讓人們更加信服其“辟邪”的功用。重陽時節(jié),茱萸正果實累累,有人把茱萸放在袋子里佩系身上,稱作“茱萸囊”,唐代郭元振《子夜四時歌·秋歌》中有“辟惡茱萸囊,延年菊花酒”的句子,宋代杜安世《惜春令》詞中有“臂上茱萸新,似舊年,堪賞光陰”的說法。也有人把茱萸插在鬢邊,如相傳為秦觀所作的詞《摸魚兒》就有“鷗朋鷺友,聊摘取茱萸,殷勤插鬢,香霧滿衫袖”之句。試想,登高望遠,鬢邊插上紅艷艷的可“辟邪”的小果兒,該是多么有節(jié)日的氣氛!重陽時節(jié),菊花是當之無愧的花壇盟主,而說起菊花,自然不能不說“獨愛菊”的陶淵明。重陽佳節(jié),陶淵明的居所開滿菊花,只可惜家貧無酒,正煩惱間,江州刺史王弘送酒來了?!鞍滓滤途啤彼斐蔀榍Ч偶言挕GО倌陙?,人們賞菊飲酒的時候,總也免不了對這位菊花“代言人”的惦念。唐代詩人王勃寫過這樣一首詩:
九日重陽節(jié),開門有菊花。不知來送酒,若個是陶家。(《九日》)
重陽佳節(jié),菊花遍地,可是少了美酒與朋友。陶淵明為酒煩惱之時,送酒的人正在途中,正琢磨著哪戶人家是陶家呢。王勃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幸運?有花、有酒、有知己,共度佳節(jié),還有什么比這更快意的呢?“糕”與“高”同音,重陽佳節(jié)既要“登高”,也要“吃糕”,宋代孟元老在筆記《東京夢華錄》中這樣描述當時的重陽糕:前一二日,各以粉面蒸糕遺送,上插剪彩小旗,摻饤果實,如石榴子、栗子黃、銀杏、松子肉之類。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,置于糕上,謂之“獅蠻”。石榴子、栗子黃、銀杏、松子肉,這樣生動的描述到今天仍能挑動人們的味蕾,更何況是彼時呢?唐人劉禹錫曾在重陽節(jié)作詩,本想把好吃的“糕”寫進去,但是想起“五經(jīng)”里沒有這個字,就不敢寫了。而宋祁不以為然,還特意在《九日食糕》詩里調(diào)侃了劉禹錫一番:“飚館輕霜拂曙袍,糗糍花飲斗分曹。劉郎不敢題糕字,虛負詩中一世豪!”一個“劉郎題糕”的故事,讓兩位詩人的可愛盡顯。無論是插茱萸、賞菊、飲酒,還是登高與吃糕,這些習俗都構(gòu)成了重陽佳節(jié)的“儀式感”,這種“儀式感”在闔家團圓的時候意味著團聚的喜悅,但對于遠方游子而言,卻是幾分凄涼,幾分寥落?!懊糠昙压?jié)倍思親”,十七歲的王維“獨在異鄉(xiāng)為異客”,將這種愁緒寫得自然、質(zhì)樸、真切感人,清代張謙宜評價這首詩說:“不說我想他,卻說他想我,加一倍凄涼?!敝仃柤压?jié)引起的并不僅僅是游子的思鄉(xiāng)愁緒。佳節(jié)一年一度,正是時光流逝的標志。清代顧祖禹說“茱萸黃菊尋常事,此日催人易白頭”,生生地被重陽佳節(jié)觸動了感時傷懷的情思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賞菊的時候,更是被一叢白菊勾起了年華老去的愁緒:
滿園花菊郁金黃,中有孤叢色似霜。還似今朝歌酒席,白頭翁入少年場。(《重陽席上賦白菊》)
賞菊人都是意氣風發(fā)的少年郎,只有自己是個白頭老翁,這不是跟茂盛的黃菊中那叢孤零零的白菊一樣嗎?詩人總是敏感多思的,而正是詩人的百轉(zhuǎn)柔腸,讓本是喝喝酒、登登高、插插茱萸的重陽節(jié),有了歷史的厚重與人情的溫度,觸動了千百年后人們的衷腸。無論是辟邪消災(zāi),還是合家團聚,都是人們對維持長久幸福生活的期盼。所以人們在佩戴茱萸、暢飲菊酒、品重陽糕的時候,也自然會生出長壽的愿望。如今,重陽節(jié)又被賦予了新的內(nèi)涵:1988年,重陽節(jié)被定為“中國老年節(jié)”。雖然我們已經(jīng)很難品嘗到裝飾著“獅蠻”的重陽糕,也未必見過茱萸的模樣,但是,每逢重陽佳節(jié),我們回到長輩身邊歡笑一番,解一解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的兩地懸望之苦,又何嘗不是古往今來,人同此心呢?
——文章刊載于2018年10月《中學(xué)生閱讀·高中·讀寫》雜志上
- 上一篇:九九話重陽 濃濃敬老情
- 下一篇:沒有了